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分享到:
2016-1-15 22:39:37

中国漫画自近代兴起以来发展历史已愈百年,在她悠久的发展历程中有过繁荣与怒放,也有过衰落与沉寂,富有创造力的中国漫画家们创造了“王先生”、“三毛”、“老夫子”等无数熠熠生辉的经典漫画形象,丰子恺、叶浅予、张乐平等漫画名家也因此成为中国一个时代标志。纵观浩瀚,中国漫画发展总结的著作为数不少,其中具有较大影响的包括中国艺术研究院毕克官和黄远林合著的《中国漫画史》,山东大学甘险峰的《中国漫画史》,这些著作以编年史的形式,从宏观角度呈现了中国传统漫画的历史源流,以及近代以来的发展沿革脉络,为漫画理论研究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观点与详实的资料。

然而,经过长时期的发展演变,漫画的内涵、形式和名称也在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不断改变,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中国漫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海外漫画被大量引进在国内,深刻的影响了中国漫画的创作形式,具有剧情性的新漫画从此在中国迅速发展。进入数字信息时代以来,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智能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为漫画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漫画的创意、创作快速摆脱人工手绘,越来越深入借助新技术、新设备、新平台。经过三十多年的演化与发展,人们对于漫画的观念早已日新月异,漫画的概念进一步扩展,其所包含的内容已相当广泛。

此外,漫画在报纸媒体时代更多起着宣传动员与批判社会时事的作用,当下漫画早已突破了传统的印象,其可观的产业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一种内容,多种表现形式”的形态对于动画、游戏、形象授权等产业具有强大的牵引作用,“小漫画,大产业”的影响力,已经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初现端倪。同时,漫画产业发展中暴露的如创作与市场之间无法衔接、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盈利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业内的关注。

目前,漫画理论界对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漫画的发展鲜有涉及,缺少研究与总结,不能从中窥视中国漫画发展的全貌。以往对于漫画史的编撰多集中于艺术史理论角度,缺少产业理论角度的研究。相较于快速发展的中国动漫产业,漫画理论研究呈现出相对滞后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漫画以及动漫产业的发展。

理论研究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理论的深入归纳与总结,认识事物发展的内部客观联系,才能及时顺应时代趋势把握发展机遇,对产业及行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刻解读、研究分析。对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动漫产业来说,亟需通过理论创新,理清传统漫画与当代漫画、中国漫画与世界漫画、漫画创作与漫画产业、漫画产业与动画、游戏等周边产业之间的关系。结合国外先进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理论创新往往对于漫画创作的繁荣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因此可以说理论创新对中国漫画及动漫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新版《中国漫画史》通过搜集多方资料,大量采访当今奋战在行业一线创作者、经营者、学者、政府官员,系统梳理了门类繁多的中国漫画艺术体系,尤其重点描绘除了1989年后中国剧情漫画的发展的全息图像,弥补了理论界的研究空白,促进了中国动漫产业理论体系的完善。

历史,是经验教训的总结,观往知来,可资借鉴。当前中国漫画正在走着自己的发展道路,相信当我们再次回望中国漫画发展史,必然能为中国广大的漫画从业者和爱好者带去全新的启示,为中国漫画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