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成功访英后,中英文化领域的合作全方位展开,动画片成为“先遣”。习主席访英期间,中英正式签署动画片《海底小纵队》第五季联合制作备忘录,这部全球知名的儿童海洋探险动画正式落户中国。伴随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序幕的拉开,今年3月英国威廉王子访华时,曾亲自为英国著名动漫形象“小羊肖恩”点睛,并出席《帕丁顿熊》的中国首映礼。动漫俨然成为中英这两个文化大国间的交流大使。
英国人曾欲拍中国神话动画
动漫是英国创意产业的重要领域,在世界上享有较高认可度。《卫报》称,英国经常举行各种重量级的动漫产业活动,如一年一度的世界最大动漫节“鲁钝国际动漫节”。每年夏天,有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0多部动漫作品参赛。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还放映近400部与动漫有关的各类电影。此外,在英国还有两年一度的“英国动漫奖”。
彼得兔、小羊肖恩、帕丁顿熊,这些都是英国本土出品的经典动漫形象。英国知名粘土动画《小羊肖恩》和《无敌掌门狗》系列,在全球范围内享有高口碑。《小羊肖恩》2007年开播至今已播到第四季,播出国已达170个。《帕丁顿熊》也凭借电影版的上映,让中国观众领略到英伦风情和伦敦景色。
中英两国在动画上的交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国产经典动画《天书奇谭》最早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英国BBC的合作项目。当时英国人想投资拍摄一部中国神话动画,并主动提供剧本,中方则建议遵循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平妖传》为基础重写剧本。该合拍项目当时得到英方认可,却因BBC资金无法到位,最后只能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独自完成。
除了英国,“用动画打开中国文化市场”在中美、中日间也已成功践行。改革开放后不久,美国迪士尼公司用动画片送来米老鼠和唐老鸭这两个经典人物,日本人也用阿童木、一休和机器猫作为文化先行者,在中国培养了大批粉丝。如今,动漫效益一直持续:《多拉A梦》电影版票房火爆、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堪称日美动漫文化成功输至中国的经典案例。
“中国动画只偏重娱乐性”
据统计,中国动画产业在2014年的收入为1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这个数字已是10年前的10倍。英国《每日快报》称,英国可以通过与中国在包括动漫在内的创意产业合作,获得巨大利润,并扩大自身对中国文化影响力和国家的软实力。
不过在英国动漫来袭之际,中国动漫的输出之路仍十分艰难。《海底小纵队》中国版权运营商——北京幸星动画运营总裁霍红告诉《环球时报》,英国合作方很希望引进中国动画片到英国,“但好像目前还没有找到合作之路”。霍红介绍,10月13至15日在伦敦举行的欧洲品牌授权展中,很多日本和韩国动画品牌参展,但没有一部中国动画。“中国动画片偏重于娱乐性,而欧美更偏向于教育和娱乐相结合,这也是我们该学习和反思的地方。”
“入侵”中国的不只有动画
除了动画片来袭,英国瑞丹斯电影节北京站于10月底正式落地北京,成为其在亚洲设立的首个分站。此举也被英国媒体认为是英中两国文化交流互鉴的又一例证。
今年是中英文化交流年。8月开始,主题为“创意中国”的中国文化季在英国各地陆续展开。10月习主席访英期间,中英两国与会企业在电影、电视、音乐等产业签署总额31.8亿人民币的合约,并将合作研发尖端设备。伦敦设计节主席索瑞尔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英国历届政府一向积极推动创意产业出口,寻找合作伙伴。如今,中国亟需通过设计、动漫与创新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两个国家如果能在这些领域实现合作,对于两个国家都是双赢”。英国文化媒体体育大臣贾伟德则称,“文化交流年将是中英创意人才的盛典,有利于打造两国间新的商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