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今年随着各类备受瞩目的动画电影上映,例如:《大圣归来》的首播成功,也把中国动画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各地动漫企业公司也将有更多崭新发展的新机遇,中国的动漫市场将被更多人所接受。这无疑对中国动漫产业来讲是一次涅槃重生的机会,从最早的皮影、剪影动画、水彩画动画、水墨画动画、木偶动画、泥偶动画等,虽在每一阶段都给人们带来乐趣,但并没有持久下去,反而国外的一些高科技技术的表现手法,被我们中国后来相继模仿,而中国最传统特色的动画制作被慢慢遗忘。

剪影动画的演变

从最早的以物模拟形象,来表现让人们观看的手法剪影来谈,中国在艺术方面的创新已拉开序幕,和现在的动漫创作相比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在表现手法和特点上有所不同,在艺术的领域里,不管什么行业都是相通的。根据网上数据显示:剪影艺术广泛流传于中国乡土民间,在制作过程中不仅求其形似,更追求神似,注重抓住人物瞬间的表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丰富感情,突出剪影独特的神韵。再往后延伸的表现形式的进化就产生了最早的剪纸动画。

1958年万古蟾导演了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影片色彩明快,造型具有民间剪纸风格,不仅使观众耳目一新,还为中国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片种。剪纸动画又称剪纸片,是在借鉴皮影戏和民间剪纸等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美术电影样式。据资料记载在这之后万古蟾导演又制作了《鱼童》(1959年)、《人参娃娃》(1961年)、《金色的海螺》(1963年的)等片,在世界上获得好评。此后我国还先后制作出《红军桥》(1964年)、《狐狸打猎人》(1978年)、《南郭先生》(1981年)、《鹬蚌相争》(1983年)、《火童》(1964年)、《葫芦兄弟》(1987年)等许多优秀的剪纸动画片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其中以胡进庆导演的水墨画风格的剪纸动画片《鹬蚌相争》为一大亮点。根据相关专家分析:中国的剪纸动画艺术,是瞭望在时间的地平线上,我们现代人用着平庸的眼光领略着传统艺术的魅力,传统的剪纸艺术展现的是古老的中国艺术文化气韵,每一部剪纸动画都承载着制作者的心血、手艺和荣誉,这是历史的见证,看起颇为简单的剪纸艺术却经历了千百年来人们对艺术的洗礼与雕琢,形成不断发展和融入生活的经典之作,这不仅只属于剪纸动画的时代画影,而是对中国艺术的印证。

水墨动画的表现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为背景,把这种富有民族特点特色的事物融入日常生活中所演变的表现手法也在不断推进变化,例如,在至今都被人们所喜爱的并极具中国艺术特色的水墨风格动画。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

《小蝌蚪找妈妈》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1961年7月美影摄制完成、1960出品。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齐白石笔下。该片一上映便轰动全世界。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但也是因为这种极具艺术色彩并高于艺术动画的动画,与市场的艺术价值相脱离,也使得水墨动画在一段时期面临着无以为继的尴尬。

据资料记载水墨动画的制作过程繁琐又耗时间,但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动画作业都在宣纸上完成。虽然在荧幕上看到活动的水墨晕染的效果,但是只有在静止的背景画面中才能找到真正的水墨笔触,只有背景画面才是如假包换的中国水墨画。原画师和动画人员在影片的整个绘制过中,始终都是用铅笔在动画纸上作业,一切工作如同画一般的动画片,原画师一样要设计主要动作,动画人员一样要精细地加好中间画,不能有半点差错;水墨动画片的奥秘都集中在摄影部分。画在动画纸上的每一张人物或者动物,到了著色部分都必须分层上色,即同样一头水牛,必须分出四、五种颜色,有大块面的浅灰、深灰或者只是牛角和眼睛边框线中的焦墨颜色,分别涂在好几张透明的赛璐璐片上。每一张赛璐璐片都由动画摄影师分开重复拍摄,最後再重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在萤幕上所看到的那头水牛最後还得靠动画摄影师画出来。工序如此繁复,光是用在摄影摄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就足够拍成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片。且水墨动画表现手法主要讲究意境,耗费时间长,成本也高,对于当时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商用价值并不高,现到如今电视上的水墨动画几乎已经没有了,却成为90后的的经典回忆。

木偶动画和黏土动画

搬上荧幕的不止有绘画的形式来表现,也有木偶动画和黏土动画片等,是从材料上来区分的都属于定格动画。动画中的角色以木材为主,同时也辅以石膏、橡胶、塑料、钢铁、海绵和金属丝等制作。拍摄时将一个动作依次分解成若干个环节,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儿还原为活动的形象来表现。

根据调查大约在20世界50年代左右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木偶动画片《神笔马良》及后面相继出品的木偶动画片《机智的山羊》、《胖嫂回娘家》、《三个邻居》等64部木偶动画都是上世纪中国经典,但可惜这些都成为了历史。因成本太大,对创作人员要求很高,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作品以后,几十年的沉静,除了极少数人还在研究制作,从事此行业的人越来越少了,但作品不多,却都是精品。

和木偶动画一样,黏土动画是定格动画的一种,它由逐桢拍摄制作而成。因为黏土动画在前期制作过程中,很大依靠手工制作,手工制作决定了黏土动画具有淳朴、原始、色彩丰富、自然、立体、梦幻般的艺术特色。黏土动画是一种集中了文学、绘画、音乐、摄影、电影等多种艺术特征与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而以黏土动画的表现形式在中国并不多,据记载在计算机发明和普及之前黏土动画唯一的拍摄设备就是胶片摄影机,这是不同于普通的电影拍摄设备,它是经过特别处理可以逐格拍摄。因为成本巨大,非平民可以随意使用。所以过去的黏土动画主要是商业公司或国有特别企业才会拥有(如我国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提及黏土动画,不得不说一下英国得阿曼动画工作室了,世界顶级的停格动画制作公司,在黏土动画制作方面有著优异的成绩:广为大众熟悉的《小鸡快跑》,风靡05年度的《酷狗宝贝》系列片,《冲走小老鼠》等;而中国的黏土动画也有代表的如:《记·忆》、《丰子恺》,及今年改变陈佩斯小品的《警察与小偷》也颇为有趣且表现出了浓厚的艺术气息。虽然这些都已不像普通动画一样常见,但都是小时候不可缺少的珍贵记忆,也是要保护和继续发扬探究的中国传统艺术。

动漫产业得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据专家分析,2014年我国动漫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尽管动漫产值同美国、日本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但中国动漫的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程度都在快速提高。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动漫产业正呈现出三大特征:大动漫产业观点不断深入。包括航天、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都渗透着新生代动漫产业的影子;出现了动漫游戏,动漫产业在漫画领域、动画领域和游戏领域等相互渗透;新媒体快速发展,有利于动漫产业借力快速发展。

从上述资料来看,好的动画都是需要累计沉淀的,这次《大圣归来》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是经过长期八年的时间积累、琢磨、探索出来的,电影一播出就让观众们大为惊叹,被大多数人评论不亚于美国迪士尼动画技术的水平,“满满燃点,国产良心动画片”。

这些成功的背后付出的汗水又有多少?中国现如今受众面多居于儿童,例如比较热播的中国动画《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多偏向于儿童,孩子高兴了,父母也跟着开心,市场宣传价值就大,利益就越多,虽然现在看到屏幕上雀跃的动画成果,但每部动画的背后,制作及资金都面临着随时会被当掉的危险。没有资金,制作水平就达不到,就吸引不到更多的观众,且现如今中国动画相比较与美国、日本并不成熟,技术方面的不成熟,就要用故事情节及制作特点等方式来弥补。又有多少人愿意坚持并去付出并没有稳定回报的工作中去呢,所以在中国动漫产业面临最大的问题还有人才及人员方面。

但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合作,中国的动画技术也逐渐成熟,作品也逐渐面临全龄化发展,从早期的水墨风《小蝌蚪找妈妈》到如今的名著演变成动画电影的《大圣归来》也可看出,中国动漫正在形成较为完整的经营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国家在政策上和资金上也给予了大量的支持,这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动漫产业规模化的速度。

虽然中国动漫产业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探索和去发现更多可利用价值,但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相信在未来,中国的动漫产业不亚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及创作。有价值的作品才经得起岁月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