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分享到:
2015-8-14 21:36:40

都是铠甲都在合体,要么还在灌输式教育,要么无休止地打打杀杀,更不要脸的直接抄,这是国产动画的现状,好像几十年过去了,也没什么大长进。直到《捉妖记》和《大圣归来》,觉得真的有什么东西触碰到你的内心了。眼下《黑猫警长》大电影也在公映,又落入了俗套,想想当年《黑猫警长》在每一集的结束开那4枪,“请看下集”不是行为艺术么?

动画电影的“两张脸”

《大闹天宫》简单重映《黑猫警长》编剧落伍

当年的《大闹天宫》以浓墨重彩、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出现,即便现在回头看,人物造型和故事情节依然没有过时,或者说依然很传统,包括天庭各位的造型都很脸谱化、很中国风。时隔多年,《大闹天宫》和《葫芦兄弟》一起重登大银幕。问题是,大家的选择太多了,一定有人会去电影院看胶片版的《乱世佳人》,但重映老故事也得对得起票价,而简单重映的《大闹天宫》和《葫芦兄弟》并不具备这样的市场号召力,因为那么老的二维动画一成不变地放到大银幕上,动机很可疑。

所以有了《神笔马良》和《黑猫警长》,2014版的《神笔马良》不仅技术上精进了,地主也变成了大将军,这个故事童趣味先天不足,很老套。刚刚上映的《黑猫警长》在老一辈动画人物里,票房算相当不错,它也重编了一个故事,但编剧的逻辑依然是落伍的,或者干脆说就是喜羊羊式的、虹猫蓝兔式的,坏蛋没想过干别的,就是把你送去外太空。

技术精湛、风格时尚《大圣归来》树里程碑

本月5日,发行方发布了《大圣归来》的密钥延期通知,宣布该片将于9月9日下线,使其上映周期达到了整整两个月。《大圣归来》其实是在一片质疑声中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本来很多人以为这个孙悟空也只能拄着金箍棒“没事走两步”,没想到大圣突然惊艳一跃,驾着筋斗云就翻上了8亿票房。挣钱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华语动画的口碑,这一次拯救比《熊出没》大电影更有说服力,它不仅技术精湛,而且风格时尚现代,是新时代的齐天大圣。在99%的国产动画都是炮灰,或者说大部分只想挣一个千万级别票房的雷同之作纷纷上映的背景下,《大圣归来》成了一座纪念碑!意义大于数字化的《捉妖记》。

动画制作的“两条腿”

老制片厂:上海美术厂的三部“史诗之作”

这是一个神奇的名字,陪了几代人吧。小时候能记住的片头除了《新闻联播》就是跃然眼前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实际上自从1957年建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也确实是国产动画的缩影。不考虑寓教于乐和典型教化功能,《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以及《三个和尚》都是风格化很明显的动画,无论水墨还是线条,都可以看出创新精神。当然,《葫芦兄弟》《舒克和贝塔》《黑猫警长》等系列动画短片也很强。

个人觉得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体系里,有三部可以算作史诗,绝对是如今大片的风格,也是最有潜力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的题材,用如今的话说都是大IP,它们分别是《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和《天书奇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没落也是国产动画的没落,近些年他们也弄过系列动画《我为歌狂》,但显然审美趣味和制作水平上都已经落伍了。

民营动画:从《喜羊羊与灰太狼》到《熊出没》

1998年,国人记住的除了《泰坦尼克号》,还有一部被美国人拍了的《花木兰》,第二年,也就是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发狠之作《宝莲灯》问世,配音阵容更是有姜文、陈佩斯。《花木兰》和《宝莲灯》突然变得很有可比性,而且同期的票房《宝莲灯》大胜《花木兰》。其实当年《宝莲灯》尝试了电脑三维特技,但是因为成本问题,特效公司撤出了。再往后基本就是好莱坞的天下了,大熊猫也被好莱坞拍了,直到《魁拔》系列动漫的出现,这部同样叫好不叫座的国产动画有致命缺陷,那就是日系风,技术层面堪称完美,但日系热血风很不招国人待见。

民营公司动画制作这十来年也是风生水起,其中代表性的就是《猫和老鼠》的中国版《喜羊羊与灰太狼》,《奥特曼》的中国版《铠甲勇士》,以及意外走红的《熊出没》。其实大电影方面,《喜羊羊与灰太狼》曾经是业界旗杆,尤其是《兔年顶呱呱》的苦瓜大王和糖果星球的想象力给人很大惊喜,而流行词汇的加入也让动画片很与时俱进,但喜羊羊终究没能在大银幕上树起品牌,口碑票房每况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