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分享到:
2015-7-13 22:15:14

创业路上总是需要一些偏执狂。他是“豆豆之父”,曾风靡一时的《吃饭睡觉打豆豆》就是他酝酿多年的作品,点击过亿,精心塑造的豆豆形象也深入人心。为了原创,他用学费买剧本,用买房的钱成立公司,成为中国动画产业不折不扣的疯狂理想者。他坚信动画最好的商业模式是品质,为了寻找灵感,干脆跑到南极观察企鹅修炼身心。由于这种原创情怀,邹燚获得5000万元风投,进入创业快车道。

上周,他接受南都记者独家专访时透露,雕琢了多年、融合了中国文化精神内核和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动画电影大作《豆仙》刚在深圳启动,有望创造中国有史以来最高的动画投资和国际票房,绝杀好莱坞。怀揣着一缕“先驱者”的悲壮色彩,重振中国断层了30多年的原创动画的辉煌,是他的终生宿命。

用学费买剧本,用买房钱开公司

对于梦想的执着,需要一些催化剂。邹燚并非动画科班出身,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毕业后,他来到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害怕这种能看到退休又缺乏想象空间的生活,心底的不安分的D N A开始搅动。恰在此时,两部关于蚂蚁的动画电影闯进了邹燚的生活,一部叫《虫虫特工队》,一部叫《蚁哥正传》。邹燚立刻就对这两部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产生了兴趣。“我当时就特别好奇,他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做得这么好呢?当即我就觉得,自己应该去干这一行。”

冲动是魔鬼。邹燚很快从深圳城市规划设计院辞职。正在这时,邹燚从报纸上看到了环球数码招生的消息。于是,他成为了环球数码电脑动画制作班的一名学员,开始了为期9个月的学习历程。在当时,环球数码就相当于中国动画界的黄埔军校。半路出家的他,懵懵懂懂中找到了未来动画之路的灵光一现。

毕业后,邹燚留在了环球数码工作。20 0 2年,邹燚向公司请假,独自去美国到皮克斯、梦工厂考察了一番,觉得自己应该到这些世界级的动画公司浸泡一下“洋墨水”。两年后,邹燚成功拿到了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正准备出国“洗礼”,命运却安排他在好朋友那里碰到一个让他感动的原创剧本。他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用20万学费买下这个剧本。而要成功拍出剧本,就必须要成立自己的公司和团队。20 0 6年,邹燚回到深圳,用家人给自己买房子的钱成立了属于自己的造梦工场——昂驰动画。他解释说,昂驰这个公司的名字其实就是蚂蚁(A N T S )的音译,而蚂蚁正是源于最初驱使他放弃铁饭碗的那两部动画电影。回想当初的冲动,他有点“后怕”:如果不是迅速把行动力“变现”,他也许还在设计院里“规划着蓝图”。

而就在这一年,国家对动画产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动画行业的黄金时代悄然来袭。邹燚的“偏执”,有了大环境的依托,不再单打独斗,也佐证了他不同寻常的眼光。

为“打豆豆”跑到南极观察企鹅

成立了自己的动画公司后,第一个进入大众视野的动画形象就是如今广为知晓的“豆豆”。邹燚坦言,20 0 5年他开始创作动漫形象“豆豆”,十年时间就只反复雕琢了这么一个卡通形象。在自己的信条里,他希望破解大多数人的误区:“动画”不是漫画,也不是动漫,它的英文“a n ima-tio n”词根原意就是“使之有生气、有生命”。在邹燚看来,栩栩如生才是动画的真谛:赋予本没有生命的事物生命和灵魂,让他们动起来、思考起来。

他创作的动画人物里,处处充斥着他对动画的理解。他的代表作“豆豆”,是长得有点像企鹅、又有点像“巴巴爸爸”的小动物。“非常普通、乐观、易满足,是身边同伴的开心果。”邹燚说,每个人都能在它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我们赋予它的灵魂。

在邹燚看来,动画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动画的品质。为了确保品质,真实地再现《吃饭睡觉打豆豆》系列的背景,他亲自带领制作团队自费奔赴南极,观察企鹅生活,让豆豆和企鹅互动。另一个偏执狂的例证是,他把动画短片定位在“电影级”,比如《神经豆》的画质是超高清的4K。他坦言,以电影标准去制作动画短片,即使仅仅在互联网播放,都用高标准高质量的态度去对待动画,这是对品质的最好注脚。

2011年,他参加了第四届创新南山“创业之星”大赛,很快斩获数百万的风险投资。两年前,京基集团“砸”来5000万,邹燚的原创梦也进入了快车道。邹燚说,“实际上豆豆家族是一个完整的系列,除了《打豆豆》中又暖又二的黄豆,还会推出黑豆、神经豆、仙豆等各种不一样的形象。”记者获悉,《打豆豆》第二季《豆特么黑》本周就要上线,这一回的主角是“黑豆”。他解释说:“黑豆”是一部深刻剖析人性和国民性的百科全书,是演给愚者看,交给智者做,说给明者听的。

更为大手笔的,是他计划砸两个亿的“中国记录”去问鼎“好莱坞记录”。据悉,计划明年夏天公映的动画大电影《豆仙》本周将举行开机仪式。邹燚透露,《豆仙》以淮南王刘安的故事为依托,表达关于信仰重建、道法自然的精神。为了更具东方情怀,他还拟邀请《千与千寻》作曲大师久石让操刀电影原声。记者注意到,这部电影砸的钱,已是中国动画作品的最贵级别。

而按照战略布局,在动画短片、动画电影有了根基后,昂驰还会建立自己的主题乐园,并围绕原创动画形象进行线上线下的规划,变身为一个迪士尼式的王国。

中国原创动画再崛起需要“偏执狂”

赋予原创精神,永远是国人孜孜以求的境界。一提起日本动画,你会想到《千与千寻》,《哆啦A梦》;一提起美国动画,你会想到《变形金刚》、《冰河世纪》;一提起欧洲动画,你也许会想到《蓝精灵》,这就是原创的魅力。一提起中国动画呢,你还能想起谁?邹燚说,中国其实早就有世界级原创作品了,只是断层了几十年,比如拍摄于上世纪60-80年代《大闹天宫》、《铁扇公主》,当时中国与美国其实是同时起步的。当时中国还有一家顶级企业: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遗憾的是,从80年代到现在,中国动画产业被扼杀在摇篮里。

“动画产业是盈利的最高形式,也是顶尖人才的汇聚地,而且永远是向全球市场敞开。”他进一步说,像《复仇者联盟》、《冰雪奇缘》这些作品,是商业与艺术和娱乐的多重成功。纵观整个大环境,现在中国整个电影票房规模以每年百分之二三十的规模速度在增长,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动画“产量国”,而精品却屈指可数。

在原创的道路上,邹燚走得有点孤单。他有点自嘲地说,“下海”十五年来,没有掌声和鲜花,寂寞是主旋律,甚至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在豆豆作品出来之前,无数人觉得他是异想天开,劝告他说,“回去好好工作吧。”自诩是“疯狂的理想者”,邹燚在历经各种坎坷变故中,依然坚守住底线。他对《豆仙》的票房目标是十亿人民币,而这个目标已然按部就班越来越近。他希望创造中国有史以来最高的动画票房,进入好莱坞的第一梯队。

“世界理念,中国创意”是邹燚对梦想的最佳诠释。他以《功夫熊猫》为例说,这部好莱坞大作只是简单地套了个中国元素的壳子,内涵全是美国式的;邹燚的目标,是做有中国文化精神内核,但表达形式是能引起世界共鸣的中国第一流的原创动画。作为动漫行业的原创人,他认为自己理当责无旁贷地扛起复兴中国动画的大旗。

点评

坚持原创

甘于孤独

国人对于动画产业的肤浅理解,原创匮乏抄袭成风,人才结构与创意的断层,资本的薄弱与急功近利—诸多的弊病,使得中国动漫产业步履蹒跚。

在当前资本的攻城略地之下,坚持原创、技术、精品理念的创业者群体似乎日渐稀缺。大凡愿意“独孤求败”者,总是有一些惊人的坚持和犀利的眼界。情感丰富,甘于孤独,又颇具哲学意味的邹燚显然与其他同行甚至同时代的创业者不太一样,他选择了“中国原创人”的自我定位,站在技术与人才的金字塔顶端,要一条道走到黑。

实际上,中国动画在美国面前,更像是幼儿园与博士后的较量,而唯一的武器就是道法自然的东方式原创理念。中国动漫本来就不好做,而通往创业成功的条条大路中,邹燚又选择了最难走的那一条。而此时,财富和名誉似乎不再重要。如同任何行业的先驱者,力挽狂澜、重振中国原创动画的辉煌,才是终生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