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斗转星移、天崩地裂……坐在电影院中,人们沉醉于银幕上的奇幻特效,却很少人想到,在影视广告中,比特效更绚烂的,是人类的智慧。2010年,邓博弘在北京双手接过了代表世界影视广告视效行业最高水平的圣·拉菲尔—欧特克“全球动画大师”奖(Autodesk 2009 masters)。据悉,全球本年度共有15位特效工作者获得该奖,来自中国深圳的邓博弘是全亚洲唯一获得该奖的人。
“中国人能将神七放上天,却造不出一个变形金刚……”有人这样调侃中国影视广告视觉特效行业。而邓博弘一直率领着他的影视广告团队默默无闻地在这个行业辛勤耕耘着。领奖时,他那坚定的表情和自信的笑容,都在说明:“变形金刚对中国人来说,不是梦。”
一、比肩世界一流影视广告特效大师
眼下,国人对“大师”一词很抗拒。不过,邓博弘手上的这个“全球动画大师”奖,含金量却很高。颁发“全球动画大师”奖的圣·拉菲尔—欧特克(Autodesk)是全球影视广告视觉特效艺术界的“巨头”,3ds Max和Maya都是其旗下出品,每年一次的“全球动画大师”奖(masters)如今已走进第十个年头,其获得者均是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特效师。记者在本次大赛的网页上看到,今年与邓博弘一同获得“大师”的有Chad Dornbrova、Jason Snyman……而紧跟在他们身后的,是一连串令人惊叫的大片:《哈利波特·混血王子》、《金刚狼》、《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史前一万年》、《金刚》……
邓博弘是何许人?大街上问十个人,大概九个半会摇头说不知。确实,邓博弘与他的影视广告团队属于“埋头耕耘,不问收获”的那种,他们创作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影视广告方面,民间名声不高,业界口碑却很高—从2007年至今,共揽获9项国际大奖,其中,5项金奖;另外,还获得了8项国际提名奖;并有6部作品在国际赛事中公映,其中两部在不亚于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美国SIGGRARH大赛上公映;点石数码团队还是亚洲地区唯一获得“Realflow流体动力学模拟与表现”金奖的影视广告公司、中国内地唯一获得“IMAGINA欧洲数字内容艺术创意节”金奖的影视广告公司……看到这里,读者脑海里是不是“斗转星移”了一回呢?
被戴上“大师”光环的影视广告大师邓博弘今年才36岁,说话条理极为清晰,儒雅的外表下掩藏着桀骜不驯的气质。他思考时、兴奋时,烟一根接一根地连续抽。祖籍山东的他自小跟随父母闯南走北,11岁时落户深圳。30岁之前他在家族企业中担任管理工作,30岁后才“转行”三维动画行业,创办了点石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而在此之前他甚至根本没接触过任何关于影视广告的工作。
前一天,一位前来采访他的动画杂志记者惊诧地大叫:“他不是学动画出身的,怎么可以成为"全球动画大师"?”而邓博弘的助理已见怪不怪了:“因为热爱与坚持。”
二、独领风骚的“生长动画”
影视广告大师邓博弘回忆道,2003年,他完全是因为兴趣才“卖身”给三维动画行业的,当时行业总体现状是:经营规模很小,缺乏一些真正的管理人才,大部分是一些初级技术人员,没有相应的国家政策支持。而邓博弘却凭借着他多年的从业经验预测到了影视广告行业生存、发展空间及其广阔的市场。“虽然,那时我对影视广告行业一无所知,但你要是认识到影视广告行业的特点、从业人员的特点、行业的空间、现状及潜在市场,你就不会觉得我当时的选择很冒险了。”
7年来,点石数码影视广告团队出品了70多部广告、短片、动画作品。打开点石的网页,一大串获奖作品视频,大多数是房地产的广告片,而且个个气势宏大,无怪乎有媒体称其为“像拍电影一样拍广告”。邓博弘介绍,在点石数码成立初期,国内建筑可视化的表现方式大多千篇一律,入行两年后,邓博弘精心制作了广告片《诺德中心》,该作品后来成为点石的影视广告“破冰”之作。在片中,他打破了国内建筑可视化常用的表现手法,让钢筋、水泥、玻璃如同听到神召般自动组合,从无到有,从低而高,从内至外,建筑就像一个生命体般自行挺立、健壮。这是他独创的引以为荣的“生长动画”。记者看到在《鸿隆世纪》一片中,特技师以深南大道为背景,飓风将散落各地的零件、废品组合成一栋现代化大楼,恍惚间犹如进入了《变形金刚2》的现场。“实际上我做这条片子的时候,《变形金刚2》还没出来呢。”
“全球动画大师”很看重受奖者的创新贡献,上述“成长动画”可谓一例。而另一例,则出现在他的《金地·芙蓉世家》中。该作品首次将中国的工笔画与三维动画结合在一起,这种突破让点石在2009年成为中国内地唯一获得“IMAGINA 欧洲数字内容艺术创意节”金奖的影视广告公司。邓博弘回忆,当时和出品魔兽世界、星际争霸等风靡全球的“暴雪”公司一同上台领奖时,他“怀疑自己在做梦”。
三、特效不仅仅是技术活
近年来国内不少动画片都斩获国际奖项,但大多是实验性的艺术动画,跟商业挂钩的几乎没有。而点石数码影视广告团队可谓破了这个魔咒,因为他们拿到国外去与同行PK的,全部都是他们的“影视广告产品”。“因为每件影视广告作品我们都是精雕细琢用心去做的。”
邓博弘告诉记者,特效并非人们想像的“技术”那么简单,它蕴含很多科学与文化含量。特效最先产生于美国军工,部队通过电脑模拟物理现象来测试武器效果,后来好莱坞将其做成仿真效果移植至影片中。比如表现波涛,必须将液体或气体的多项物理特性(包括速度、压力、密度、温度等)进行数值实验、计算模拟和分析研究,并将此运算的整个过程以图形图像的方式进行演示表现。“所以特效师并是简单的"技师",而需要有非常完善的知识体系,在国外成熟的特效公司,甚至还有个职位叫"首席科学家"。”
近两年,点石数码影视广告团队在“领奖领得手软”的同时,也引起了同行大规模的拷贝与山寨。但仿效者却流于粗糙的形式,让国内视效行业多被人诟病。对此邓博弘显得很无奈。“中国大部分商家的价值观还停留在"价格"上而不是"品质"上,现阶段的恶性竞争无法避免。”正因为清楚这个行业需要高度的创意、技术研发和感觉,所以他在管理自己的影视广告公司时独有一套。虽然业务量越来越大,但点石并没有盲目扩张,而是维持在五十人左右的规模,而让同行们嫉妒的是,他们从不加班,而且上下气氛非常融洽,影视广告公司成立以来跳槽率不足10%。邓博弘在接单时还有个“三不”原则,即“砍价的不接,工期短的不接,不让我们发挥创意的不接”,以保证作品的质量。